祝贺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常务副会长,日本国立千叶大学鲁云教授当选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 志存高远锐意进取,与时俱进长期耕耘 ⎯
2025年2月,日本工程院(EAJ,The Engineering Academy of Japan) 召开理事会,增选新一批院士及外籍院士。千叶大学鲁云教授凭借其在新材料研发领域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贡献,当选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鲁云教授长期耕耘、锐意进取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其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高度认可。
日本工程院成立于1987年,由在工程及科学技术相关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学、产业界及国家机关人士组成。截至2025年1月7日,该院共有院士832位、外籍院士55位,其中包括3名诺贝尔奖得主。自1990年加盟国际工程院联盟(CAETS)以来,日本工程院在国际上享有重要影响力。
■跨越山海的材料科学领航者
鲁云教授的学术生涯始于寒地沃土,早年负笈哈尔滨工业大学,获金属材料专业学士、硕士学位;随后在重庆大学开启科研教学生涯。1988年他东渡扶桑,留学日本广岛大学,并于1993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年,鲁云教授加入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历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系主任、留学生主管等职务,并兼任多所国内高校的特聘或客座教授。他一直投身于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迄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著书6部发明专利11项。
■深耕材料科学铸就创新丰碑
四十载科研征途,鲁云教授在材料科学领域深耕不辍,研究领域涵盖钢铁材料、复合材料、粉末冶金以及陶瓷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领域:他研发的陶瓷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SiC/Al等),兼具轻质与高强度特性;独创的有限元法蒙特卡洛模拟模型,为复合材料的强度可靠性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粉末冶金领域:他开辟了可控燃烧反应新技术,成功破解了金属间化合物制备的难题。
环境净化材料领域:他首创的机械成膜法,为二氧化钛光触媒材料的创制开辟了全新方向。其研发的二氧化钛光触媒不仅有效消除异味,还能有效杀灭大肠杆菌、分解甲醛乙醛等环境污染物。近期,他研发的新型二氧化钛光触媒小球,成功将新冠肺炎病毒灭活至试验检测极限以下,灭活率达99.99%,对流感病毒的灭活率也达到99.96%。
热电材料领域:他开发了多种独具特色的氧化物热电材料,拓展热电元器件的应用范围。
■育才济世架设中日学术虹桥
鲁云教授在大学教育、国际交流及社会活动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培养了包括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近200名学生,如今这些学生活跃在中日两国的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世界著名企业。他还积极推动中日学术交流,促成中日间多所高校签署交流协定。他活跃在多个在日华人科技团体,曾担任在日中国学者材料学会会长,现任名誉会长,并担任在日博士专家团副团长、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常务副会长、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理事等职务。
我们坚信,鲁云教授将继续秉持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的精神,通过在日本工程院的活动,必将在新材料研发与国际合作领域再书璀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