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大蒜创业者的故事
作者 红叶谷
因父亲生病,1956年他不得不继承了家业制造味噌(大酱),那年他24岁。
味噌是日本的传统食品,颜色有红有白还有浓淡之分,主原料有米有麦还有大豆之分,味道有甜又有咸,种类繁多,乡土气息浓郁,人们的口味嗜好因地区而异,坚持继续生产味噌,销量势必受地域之限,他感觉到危机,眼前一片灰暗。
经过深思熟虑,他破釜沉舟,废了刚刚继承的家业,转而开始创业,生产酱菜,面向全日本市场营销。他打破了酱菜不加芝麻油的框框,推陈出新,制造“朝鲜泡菜”,两年后很快就走上了正轨,成立了公司,他就任社长,那是1962年,他30岁。
随即开发了新产品“酱汁渍紫苏籽”,在第二届全国酱菜评比会上获奖,受到日本农林大臣的表彰,那是1963年,他31岁。
一次,在购买原料时不得不接受合作方的附加条件,同时购入盐渍大蒜,面对10吨的盐渍大蒜,他无可奈何地皱起眉头,当地几乎没有吃整粒蒜的习惯,他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坚持每晚必吃,想方设法换着花样琢磨着吃,又是煮又是炸又是腌还是毫无头绪,偶然有一天在当地的一位农家那儿听说,没有菜时曾经把大酱和鲣节涂在饭团上吃美味极了,他豁然开朗,受到启发,涂在大蒜上也许能行,经过不断钻研,终于新产品“大酱鲣节大蒜”诞生了,盐渍大蒜带来的危机变成了商机,那是1980年,他48岁。
(1)
新产品上市了,饱满粒小的蒜瓣,脆嫩清香酱味浓郁,风味独特宜下饭佐餐,又可拌于菜中。虽然品质方面自信满满,可并没有立即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毕竟口味不习惯。虽然明知吃大蒜有益身体健康,可那满嘴的气味,谁会不担心或不在意呢。他没有气馁,努力坚持,下定决心拼搏,在一次百货店的对面贩卖会上,产品成功地引人瞩目,好评连连,接下来人气遍及全国。原来“大酱鲣节大蒜”,既易吃美味又不怎么会残留气味,此后日本各地各种酱大蒜产品层出不穷,咖喱大蒜、紫苏大蒜、牛肉大蒜等等,蒜香飘万里,带动了种植大国中国的大蒜出口。真是佐餐配菜有绝招,泡卤酱腌皆智慧。
因酱大蒜而闻名,因创新获得成功,鉴于对振兴经济所做的贡献,他获得了第13届新潟县经济振兴奖,还被政府授予日本黄綬褒章,那是1996年,他54岁。
(2)
此后,加强原料产地使用水、土壤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等安全检查、记录生产履历,努力把好原料及产品的质量关,不断研发新产品,“黑醋大蒜”、“南高梅大蒜”、“紫苏鲣节大蒜”,“海带蔬菜酱菜”,“酱生姜大蒜”、添加功能性成分“GABA”(氨基丁酸,有缓解焦虑、抑郁等功能)的“大酱鲣节大蒜”等相继问世。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公司不断扩大,工厂从业人员超过了200名,销售额近50亿日元(约3千万元人民币),面对出现越来越多的竞争同行,销售额仍然一直稳定在37亿日元前后,是大蒜酱菜系列产品日本市场老大。2011年,他被政府授予日本旭日小綬章,79岁。
他,就是以新致胜的創業者片山吉忠氏。
(注:作者在中日两国从事食品工作30余年)
日本29日本 · 目录上一篇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的百岁超级奶奶下一篇日本绝景纪行